市场监管总局抽查24种食品相关产品 不合格发现率4.9% 发现151批次产品不合格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姜馨记者任震宇)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市场近期,监管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复合膜袋等24种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总局种食共抽查3097家企业生产的抽查3110批次产品。其中,品相品2批次产品仍在异议处理过程中,关产6批次产品涉嫌无证生产、合格超范围生产、发现冒用厂名厂址等,市场已移送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监管对3089家企业生产的总局种食3102批次产品进行了检验,发现151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发现率为4.9%。品相品
通报指出,关产本次抽查产品为复合膜袋、合格非复合膜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婴幼儿用塑料奶瓶、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塑料杯、塑料瓶盖、密胺塑料餐具、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塑料菜板、食品包装用纸和纸板材料、纸杯、食品接触用纸容器、玻璃酒瓶、玻璃食品瓶罐、与食品接触的玻璃器皿、不锈钢真空杯、不锈钢餐厨具、铝及铝合金不粘锅、压力锅、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工业和商用电动食品加工设备、餐具洗涤剂、一次性竹木筷等24种产品。
本次共抽查3097家企业生产的3110批次产品。其中,2批次产品仍在异议处理过程中,6批次产品涉嫌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冒用厂名厂址等,已移送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对3089家企业生产的3102批次产品进行了检验,发现151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4.9%。
复合膜袋。抽查了26个省(区、市)603家企业生产的603批次复合膜袋产品,其中3批次产品涉嫌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已移送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检验的600批次产品中,有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1.3%。
非复合膜袋。抽查了22个省(区、市)399家企业生产的400批次非复合膜袋产品,其中12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3.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抽查了22个省(区、市)181家企业生产的181批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婴幼儿用塑料奶瓶。抽查了7个省(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婴幼儿用塑料奶瓶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抽查了10个省的30家企业生产的30批次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塑料杯。抽查了6个省(市)的75家企业生产的75批次塑料杯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塑料瓶盖。抽查了14个省(区、市)的100家企业生产的100批次塑料瓶盖产品,其中2批次产品涉嫌超范围生产,已移送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
密胺塑料餐具。抽查了13个省(区、市)的80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密胺塑料餐具产品,其中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10.0%。
塑料一次性餐饮具。抽查了19个省(区、市)的160家企业生产的160批次塑料一次性餐饮具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塑料菜板。抽查了5个省(市)的30家企业生产的30批次塑料菜板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食品包装用纸和纸板材料。抽查了16个省(区、市)120家企业生产的120批次食品包装用纸和纸板材料产品,其中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0.8%。
纸杯。抽查了20个省(区、市)155家企业生产的156批次纸杯产品,其中2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14.7%。
食品接触用纸容器。抽查了18个省(市)的179家企业生产的179批次食品接触用纸容器产品,其中1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7.8%。
玻璃酒瓶。抽查了22个省(区、市)的149家企业生产的150个批次玻璃酒瓶产品,其中2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1.3%。
玻璃食品瓶罐。抽查了10个省的40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玻璃食品瓶罐产品,其中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2.5%。
与食品接触的玻璃器皿。抽查了10个省(市)的73家企业生产的75批次与食品接触的玻璃器皿产品,其中1批次正在异议处理过程中。检验的74批次产品中,有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6.8%。
不锈钢真空杯。抽查了3个省(市)的20家企业生产的20批次不锈钢真空杯产品,其中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5.0%。
不锈钢餐厨具。抽查了6个省(市)的89家企业生产的90批次不锈钢餐厨具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抽查了2个省的20家企业生产的20批次铝及铝合金不粘锅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压力锅。抽查了3个省的20家企业生产的20批次压力锅产品,其中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15.0%。
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抽查了7个省(市)80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产品,其中1批次正在异议处理过程中。检验的79批次产品中,有2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34.2%。
工业和商用电动食品加工设备。抽查了8个省(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工业和商用电动食品加工设备产品,其中2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46.7%。
餐具洗涤剂。抽查了26个省(区、市)214家企业生产的221批次餐具洗涤剂产品,其中1批次产品涉嫌冒用厂名厂址,已移送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检验的220批次产品中,有13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5.9%。
一次性竹木筷。抽查了13个省(区、市)160家企业生产的160批次一次性竹木筷产品,其中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3.1%。
通报称,本次跟踪抽查上次抽查不合格企业86家,有16家企业本次抽查仍不合格,70家企业本次抽查未发现不合格。
通报强调,对于本次抽查发现问题的生产企业,特别是连续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于本次抽查不合格发现率较高的产品,如工业和商用电动食品加工设备、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压力锅、纸杯等,要加大对生产企业的后续跟踪监督检查力度。
责任编辑:24
相关文章
- 三大指数全天窄幅震荡,小幅收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182.38点,跌幅0.22%,成交额3406.37亿元;深证成指报10915.50点,跌幅0.10%,成交额5242.38亿元;创业板指报2182025-05-12
- 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红榜:宁阳县堽城镇中心幼儿园食堂。上榜理由:证照齐全,反餐饮浪费措施落实到位;食品安全管控记录齐全,随机抽查的食品进货票证齐全;按规定进行餐具消毒、保洁;按要求贮存原材2025-05-12
聚焦茶叶过度包装 | 四川成都:抵制过度包装 学会“一看二问三算”
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6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成都市消委会发布消费提示,希望消费者用“一看二问三算”的办法识别茶叶过度包装,抵制过度包装,倡导绿色消费,同时,鼓励茶企进一步研发新型材2025-05-12-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记者顾艳伟)5月25日,在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容园社区研究生活动中心内,一场关于“美丽”的约会正在进行。与此同时,在壮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进市场、进企业、进校园,向消费者普及化妆2025-05-12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王小月)1月8日,2025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会议指出,2024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和行业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930亿2025-05-12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张潇翎 孔凡洁记者张文章)短斤缺两是市场监管“零容忍”的重拳打击对象,5月中旬以来,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出击,联合厦门市衡器检定站对辖区农贸市场及周边商户开展计量器具专项检查2025-05-12
最新评论